恒温恒湿试验箱设备的制作方法

恒温恒湿试验箱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实验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恒温恒湿试验箱设备。背景技术:2.恒温恒湿箱可以提供设定的恒温恒湿的环境,广泛应用于各种实验、储存、培养等领域。恒温恒湿箱在使用过程中箱体内会产生高温高湿的高压水蒸汽和冷凝水,箱体内外产生压力差需要平衡,否则会影响恒温恒湿箱的性能和使用寿命,而传统的恒温恒湿箱往往没有合理的压力平衡装置或者没有压力平衡装置来将高温高湿的高压水蒸汽排到恒温恒湿箱之外,高压水蒸汽滞留在箱体内部空间,对恒温恒湿箱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造成不利影响。3.现有恒温恒湿试验箱设备为有效模拟所测物料湿度要求,需要在设备内部水箱内加入清水,每次都需要人工加注,消耗大量时间;同时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水汽冷凝后形成水滴,长期积累后,需要操作人员手动排出,影响测试效率。技术实现要素:4.为解决恒温恒湿试验箱设备需要人工进行加水排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恒温恒湿试验箱设备,通过对现场恒温恒湿试验箱进行布局调整,各设备之间采用管道连接,在通过智能水循环系统对设备进行自动加水及排水,改善现场作业。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恒温恒湿试验箱设备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6.一种恒温恒湿试验箱设备,包括至少两个试验箱单元,至少两个试验箱单元通过管路并联设置,每个试验箱单元内设置有蓄水箱,蓄水箱内设置有浮动结构,蓄水箱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蓄水箱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水口,至少两个蓄水箱的进水口并联连接有加水箱,至少两个试验箱单元内的蓄水箱的出水口并联连接有排水箱,以控制至少两个试验箱单元内的蓄水箱形成水路循环。7.进一步,试验箱单元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控制器,电连接有浮动结构,浮动结构将电信号传递至控制器,以控制加水箱内的水流入蓄水箱内部。8.进一步,壳体内还包括箱体,箱体设置在蓄水箱的一侧。9.进一步,蓄水箱设置在壳体的底部,进水口设置在蓄水箱的侧壁上,出水口设置在壳体的底部。10.进一步,浮动结构为浮球阀,浮球阀设置在蓄水箱内,根据浮球阀的位置确定蓄水箱内水的含量。11.进一步,蓄水箱连接有水泵,水泵和蓄水箱之间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水箱将低水位信号传递至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阀以将加水箱内的水注入蓄水箱。12.进一步,加水箱设置在壳体的一侧,排水箱设置在壳体的另一侧,试验箱单元的一侧设置进水通道,至少两条进水通道并联汇入加水箱,试验箱单元的另一侧设置有排水通道,至少两条排水通道并联汇入排水箱。13.进一步,排水通道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用以控制将壳体内的水排入排水箱内。14.进一步,加水箱和进水通道之间设置有净水器,用以净化注入蓄水箱内的水。15.进一步,控制器电连接有报警器,当蓄水箱内的水处于低液位时,报警器报警。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恒温恒湿试验箱设备的具有以下优点:17.(1)通过对现场恒温恒湿试验箱进行布局调整,各设备之间采用管道连接,在通过智能水循环系统对设备进行自动加水及排水,改善现场作业,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实验效率。18.(2)恒温恒湿试验箱设备缺水后,报警提醒用户,避免对设备的损伤。附图说明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恒温恒湿试验箱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20.图中标记说明:21.1、加水箱;2、排水箱;3、净水器;4、试验箱单元;41、箱体;42、控制器;43、蓄水箱;431、浮球阀;44、进水口;45、排水口。具体实施方式2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24.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25.下面参照附图1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恒温恒湿试验箱设备。2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恒温恒湿试验箱设备,包括至少两个试验箱单元4,至少两个试验箱单元4的一侧并联设置有加水箱1,至少两个试验箱单元4的另一侧并联设置有排水箱2,当实验箱单元内的水处于低液位时,加水箱1内的水流入至少两个实验箱单元,设定周期后,试验箱单元4内的水排出流入至排水箱2,由此形成进水和排水的水路循环。2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恒温恒湿试验箱设备通过对现场恒温恒湿试验箱布局调整,各设备之间采用管道连接,在通过智能水循环系统对设备进行自动加水及排水,改善现场作业,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实验效率。28.进一步,至少两个试验箱单元4通过管路并联设置,每个试验箱单元4内设置有蓄水箱43,蓄水箱43内设置有浮动结构,蓄水箱43的一侧设置有进水口44,蓄水箱43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水口,至少两个蓄水箱43的进水口44并联连接有加水箱1,至少两个试验箱单元4内的蓄水箱43的出水口并联连接有排水箱2,以控制至少两个试验箱单元4内的蓄水箱43形成水路循环。29.进一步,试验箱单元4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控制器42,控制器42电连接有浮动结构,浮动结构将电信号传递至控制器42,以控制加水箱1内的水流入蓄水箱43内部。30.进一步,壳体内还包括箱体41,箱体41设置在蓄水箱43的一侧。蓄水箱43设置在壳体的底部,进水口44设置在蓄水箱43的侧壁上,出水口设置在壳体的底部。31.优选的,浮动结构为浮球阀431,浮球阀431设置在蓄水箱43内,根据浮球阀431的位置确定蓄水箱43内水的含量。当然,浮动结构还可以设置为其他的结构,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只要能实现检测蓄水箱43内部的水位量即可。32.进一步,蓄水箱43连接有水泵,水泵和蓄水箱43之间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水箱将低水位信号传递至控制器42,控制第一电磁阀以将加水箱1内的水注入蓄水箱43。加水箱1设置在壳体的一侧,排水箱2设置在壳体的另一侧,试验箱单元4的一侧设置进水通道,至少两条进水通道并联汇入加水箱1,试验箱单元4的另一侧设置有排水通道,至少两条排水通道并联汇入排水箱2。排水通道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用以控制将壳体内的水排入排水箱2内。加水箱1和进水通道之间设置有净水器3,用以净化注入蓄水箱43内的水。33.进一步,控制器42电连接有报警器,当蓄水箱43内的水处于低液位时,报警器报警。34.现有的恒温恒湿试验箱设备是分散方式摆在不同的房间,后因此区域现场环境无法满足现有试验要求,重新规划恒温恒湿试验箱设备安装场地,同时规划将此批设备分布在一个房间,通过对4台设备实现统一布局,实现一体化管理,实现智能化试验环境,各设备之间采用管道连接,在通过智能水循环系统对设备进行自动加水及排水,改善现场作业。3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恒温恒湿试验箱设备,可以包括三个试验箱单元4并联设置,当然还可以设置为其他数量的实验箱单元,在此仅以三个试验箱单元4并联做详细说明。36.首先在蓄水箱43内部增加浮球阀431作为蓄水箱43内部水位开关作用,各蓄水箱43内部用水泵进行控制加注,当水箱内部加水位达到上限时,浮球阀431会反馈一个信号给控制器42,控制器42在给出指令让水泵停止工作,在每一个蓄水箱43的入水口处增加第一电磁阀,第一电磁设置在水泵与蓄水箱43之间的连接管道中,每台设备增加一个即可,当设备内部水箱浮球阀431到达低液位时,浮球阀431会反馈一个信号给控制器42,控制器42在给出指令让第一电磁阀工作,保证水流正常加注至水箱中,控制每台设备水加注,在每台设备排水口45处增加第二电磁阀,根据设定的时间周期将第二电磁阀打开,将水排出,过程中各信号点由控制器42进行逻辑控制,最后再由触摸屏进行运行显示,实现远程信息交互。37.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